读两年大二,理转文……国奖得主揭晓她的“痛”与“悦”
X J T L U
殷于书读了两年大二。她心里铆着一股劲,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给自己的机会的人。大三时,她去参加评选,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这项殊荣。作为一位经历内心挣扎蜕变,大学时期毅然从理科转向文科,追求内心真实热爱的传媒英语学子,她对于“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配得感”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
以下是她以自述的方式分享她成长中的“痛”与“悦”,并带领我们共鸣西浦学子面对多重选择时的复杂心境与应有的主观能动力。
我干嘛要向别人证明?我为什么要成为跟他们一样的人?
我入学时是金融数学专业的,在大二结束时付出了很多努力转到了人文社科学院,重读了一年大二。
我高中时选了理科,因为父母认为以后理科有更多专业选择、更好的就业。我的一个姐姐也从西浦的金融数学专业毕业后申请到了很好的研究生,找到了高薪工作。
于是大学选专业时我也选了金融数学。大一大二的时候,我每天都很认真地在学习数学,但是依然很挫败,因为我发现我无法理解数学的整套逻辑,很茫然。我付出了很多的时间,收益却很小,效率也很低。
从大二上学期开始,我为了排解郁闷,逐渐在写作上投入更多时间精力,看了很多跟英语相关的辩论赛、演讲还有相关新闻。我越来越发现我的兴趣点在语言文学这个领域,于是我去找了传媒英语当时的专业主任聊我的现状。他和我讲了很多,鼓励我可以对感兴趣的科目多去了解。于是,在大二下学期,我一边上金数的课,一边去旁听传媒英语的课。比如有一门课会讲很多关于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文学作品中不同人物的生活选择,这让我沉浸在哲学思辨中。我每天都在现实跟理想中割裂,一边我在现实中与数学较劲,另一边当我快要崩溃的时候,我就去听一节人文社科的课。我也会去跟各种各样的老师聊天,去听他们的讲座。
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坚定,我确实是不适合数学,人文社科才是我的理想和归属。
但是“放弃”这件事,我也是经过慎重考量的。一方面我觉得金融数学对有的人来说容易,可以得高分,但对我来说可能就真的不容易。另一方面,就算我真的能考到很好的成绩,申请到很好的学校,那个结果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在假期里尝试过金融相关的实习后,清楚的明白那样的生活我不想要,难道我一辈子要为了自己的犹豫而买单吗?我当时就是这么说服我自己还有我爸妈的。
回想高中时,班主任说我并不擅长数学,于是我总觉得自己必须要向他证明我是可以的。也许是因为当时在理科班,身边同学的数学都很好,我内心有一点自卑。我问自己,如果我大学学了数学而且还能学好,是不是就说明我和他们一样聪明厉害?但是,当到了大二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干嘛要向别人证明?我为什么要成为跟他们一样的人?
所以我就慢慢地去接受。我反问自己“为什么我总试图成为他人眼中十全十美的人?我为什么一定要把我数学这个弱项变得特别好呢?”或许我本来就应该去发扬自己在人文社科方面的优势。
而选择传媒英语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对语言文学的喜爱,另外一方面是我对洞察社会现象很感兴趣。传媒英语的跨学科对我来说反倒可以把两方面的兴趣爱好结合得特别好。
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并接受了这个事实:我就是一个喜欢想象、拥有发散性思维、又比较理想主义的人。所以最后就比较坚定地要转到传媒英语专业。
到了 8 月份我终于确定能转入传媒英语。想到前面整个过程并不容易,但还是成功了,我一边暴哭觉得生活跌宕,又为美梦成真而感到高兴。
机会不常有,事在人为
因为我觉得成功转了专业是很难得的一个机会,我一定要对得起自己曾经写过的那么多封邮件,以及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家人,感谢他们当时对我的肯定和帮助。所以靠着这样的信念支撑,我拼命学习,每一个老师都带给我洗涤灵魂的感觉。每一节课我都很认真地去上,努力的准备每一门课的作业,较真的处理每一处理解和细节,最后达到了那一年的奖学金线。当时,我真的觉得自己太伟大了。但是我在整个努力完了之后,才知道原来重读一年大二的人是不能参与奖学金评选的,那时确实是挺失落和遗憾的。
大三当我知道自己最终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之后,我不知道是用释然还是其他什么词来形容好。不管怎么说,终于给转专业的事画上了句号,开启了新篇章。
对于评国奖这件事,我觉得勇气是真的很重要。我身边有很多比我更优秀的人,一些学弟学妹也会问我,说想参加一些实习和评奖,但担心自己会不会选不上。
因为不自信而错失评优机会,可能是我身边人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可到底什么才是好呢?很多人也许会没有配得感,他们或许觉得“三好学生”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而怀疑自己是不是还不够好,没有资格去争取。但我想说的是,永远不要有这种感觉。因为你来到西浦其实等于来到了一个全新的舞台,每个人怎么去表演,都取决于你自己,不应该再把过去的影子又重新覆盖在身上。
大家都是从头开始,哪怕不成功,其实也不会怎么样。反而是参与过程中的经验会帮助每个人理清未来的方向。机会不常有,事在人为。所以我会鼓励所有人都大胆去试,所有的事都可以头铁去做。这样慢慢从大一到大四,你就能把握到更多机会,达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每个人都在不同的路上走着,闪闪发光
我还想分享一下在新专业认识的同学们。
我刚转过来的时候也不认识什么朋友,所以整个人的重心会在课堂上,靠上课去认识整个专业同学。我现在交到的很多好朋友,起因也都是因为在课上他或她的观点很吸引我,我就主动上去交流;或者是我在课上说了什么观点,他们和我有共鸣,也会来和我进行进一步沟通。
传媒英语的同学给我的感觉就是,大家都很有包容性,并且都经营了一份自己闪亮的小世界。就拿我得了国奖这件事来说,它只是给了我整个转专业的经历一个很好的答案,但并不证明我就因此比其他人更优秀,只是每个人侧重的方面不同。比如有的同学在时尚或是设计方面很有自己的审美和见解,有的人在实习或是创业方面有自己的实践和心得。我感觉每个人都在不同的路上走着,闪闪发光。但同时,这也会让我也希望自己能拥有更多可能性。
我逐渐学会如何关照自己,做一个取悦自己的人,而不是一定要去迎合世俗的期待,活在别人所谓的“优秀”或“羡慕”中。这或许就是我在西浦获得的成长吧。也许,我当时因为西浦的自由平等而选择了这所学校,而命中注定般,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西浦,西浦也义无反顾给我提供了帮助。
记者:顾已一、徐子涵
编辑:寇博
新媒体:卜昱文、马雅君
监制:胡秋辰
在西浦听讲座 | 用电子游戏重塑大学课堂
接下来你看到的西浦be like